收起
把握趋势 探索路径
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变革。
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赋能文化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实现文化的重塑与升华。无论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与云计算,这些新技术为文化内容的生产、呈现和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深层次变革。
2024年10月23日至24日,即将举办的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趋势汇将为这场变革提供重要的平台讨论,深入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路径。
大会期间将发布《中国数字文化发展报告(2024)》以及2024年度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十佳产品,展示当前最新的科技赋能文化的优秀案例,为未来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参考。
同时,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为文化创意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在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中,遥感监测和图像数据分析的引入提高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动态监测技术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并为后续的文化传播和展示提供了可靠的基础。通过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更加高效和科学。
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文化产业的增长点。例如,9月26日。江苏省南通市的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正式投产——
工人手持机器臂末端注染示教打样,内部系统传至AI 机器人注染系统,提前扎花好的成衣进入注染流水线后,两分半钟,10件衣服就完成手绘染色,比以往人工提高6倍,完成度达到95%以上。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工抓花、扎花这样的一个工序,保持了它的个性化、差异化,区别于传统的印染产品。
该生产线由江苏华艺集团联合上海良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历时三年共同研发制造,包括AI智能注染打样机器人系统和AI智能注染全自动流水线,通过机器人软件连接、视觉检测等,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开启传统手工扎染向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
这一案例展示了科技如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并且通过智能化生产大幅提升效率,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传统、现代和未来的结合。
新场景创造:沉浸式体验的崛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新场景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消费新场景是指现实或虚拟的消费空间和消费体验等,包括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横空出世以及传统商品、消费环境的创新迭代。
今年7月,南京文投集团旗下文都云公司联合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出的全国首个红楼梦主题全场域行进式近景沉浸体验项目——《大梦·红楼》,在曹雪芹出生地原址——江宁织造博物馆,以曹雪芹的视角,引领观众以第一人称开启60分钟的太虚幻境之旅。三大沉浸展区、4条不同的观众动线以及20个原著经典情节的还原,打造《红楼梦》IP 沉浸式玩法、数字化技术、艺术化表达的集成体验新模式。
近年来,各地纷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新场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些消费新场景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以“文旅+游戏”为例,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游戏与景区的融合已成为当前文旅市场的新趋势。2021年6月,中国首个游戏实体家园“天衣别院”落户芙蓉镇。芙蓉镇“天衣别院”高度还原了《天涯明月刀》游戏中的场景,同时融入芙蓉镇土家族建筑特色,是一座力度与美感兼具的国风建筑。
除线下实体“天衣别院”,《天涯明月刀》游戏还融入西兰卡普与蜡染元素,同步设置了“天衣别院”剧情,让游戏玩家可以全方位感受湘西的建筑风采与人文特色,吸引了众多游戏玩家前来打卡体验。
消费场景的创新不仅限于虚拟空间,还涵盖了线下体验。例如,青岛市的海信探索中心通过科学馆、博物馆的结合,打造了多维度的沉浸式科学探索体验。在这样的新场景中,科技与文化交融,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感。
此外,沉浸式剧场、VR大空间体验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也成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展示平台。
新业态崛起:科技驱动的文化产业新模式
国庆期间,多个线下大空间抢占“国庆档”,国内线下V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这些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看我天地中轴》《明见万历》,也有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天安门印迹》,还有以古城、古村落等为背景的《万象敦煌: 秘宝与黄沙》等。这些展览不仅让游客在虚拟世界中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其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众多新业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升级。从沉浸式文旅体验到虚拟现实大空间,文化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今年以来,以VR技术为支撑的线下大空间项目此起彼伏地出现,更是吸引了无数地目光。
V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作为VR技术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通过构建虚拟的三维世界,让游客沉浸其中,获得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以VR互动体验展《看我天地中轴》为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观众体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文化。这一类沉浸式体验展览不仅在文化产业中取得了成功,也在文化传播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线下VR体验展的快速增长也反映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带来的市场机遇。例如,VR大空间展览《消失的法老》自推出以来,成为了一项颠覆性的文旅项目,它通过LBE定位技术,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这种新业态的出现,为文化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量资本和技术的投入。
当然,尽管V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市场上仍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质量层次不齐等问题。因此,未来VR大空间项目需要在内容创新和质量提升上下功夫,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新传播变革: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也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成果之一。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文化传播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从短视频平台到AI生成的沉浸式内容,科技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
以央视财经新媒体刚刚推出的《最AI的旅行》节目为例,该节目通过AI智能导览、虚拟现实(VR)等先进科技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带领观众探索智慧文旅的全新可能。节目中,AI技术不仅参与节目的全流程生产,还全面提升旅行体验的深度与趣味性。
例如,AI生成个性化的旅行攻略使得旅行路线规划更加便捷智能;智慧城市项目中AI助力打造无人住宿等创新设施提升观众对科技旅行的期待。
短视频和微短剧的流行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除了《最AI的旅行》外,还有许多其他案例也展示了AI技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例如,温州创作的视频短片《AI遇见山水之美 雁荡山四季风光惊艳亮相》采用“雁荡山精灵”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借助AI技术沉浸式再现雁荡山云海翻腾的壮丽景色;
番禺区推出的城市文旅宣传AI MV《在番禺 好时光》则将中国风与R&B融合并通过新锐的视听体验呈现了番禺的文化与魅力。
浙江湖州市通过微短剧《重返1993》成功推广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南浔等文化景点因短视频的传播成为了热门打卡地。通过短视频,文化内容得以快速传播,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体验。
这些数字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使得文化内容能够快速触达观众,提升了文化产业的传播效率。同时,数字化传播还为文化内容的全球化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让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新引擎助推产业的升级,新场景、新业态、新传播带来新消费,这些新的背后,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10月23日,由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大会组委会、南京文投集团主办的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趋势汇,邀您共同解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公式、新密码。
江苏文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旗下专业从事展览、会议等大型活动策划组织服务的企业。公司率先在全国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持续助推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发展,以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大会为核心平台,树立了全国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风向标”“指南针”。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产业会展运营、展览展示规划设计、产业智库平台三大成熟的业务模块,具备资源引进、平台运营、项目实施、产业升级多方面能力,致力于成为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的示范服务商。